本人碎碎念:
网上的一些拆解帖子很多都不见了,留存一些
原文是繁体字,改成简体字了,原文链接:Pentax MX Disassembly

之前跟 PPT 板友收了一台有点瑕疵的 Pentax MX,本来目标只是那颗装在上面的 50/1.4(版友:买镜头送机身啦~)

所以机身就没怎么去管他,后来觉得那个故障的机身就这样丢在那儿当装饰又有点可惜,但送修好像又不是很划算……

上网找了一下,还真给我找到维修手册跟拆解过程的网页。于是乎就跳了个比较有空的日志来拆,没想到这一拆就拆了好几次……

这台 MX 有两个问题:

  1. 取景框里面的 Tv indicator 不会动
  2. 当使用低速快门时反光镜不会下来(mirror stuck up),网络上看了一下这个问题好像经常出现,而且不是只有 Pentax MX 有这个问题。(后来情况还变成没过片时按下快门反光镜自己会升上来)原因之一可能是反光镜中那块海绵老化,变得黏黏的(sticky foam),另一个原因就是机械上的问题了,我遇到的情况就是机械问题

注意!以下过程不建议轻易尝试(我也没有练过XD),拆坏的话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哟~

如果那台相机对你有特别含义的话,送修吧,值得的!接下来时保持着没修好就算了的想法动手的。

工具:(依据情况需要什么,基本上只用前三种就够了)
螺丝起子组、尖头钳之类的东西、美工刀、电烙铁、焊锡、尖嘴钳、斜口钳、三用电表

参考资料:

本人碎碎念:
原博主推荐的参考网页都打不开了

拆解时千万要注意:

  1. 拆下来的零件小心不要搞掉,搞掉了基本上是买不到(我搞掉了一只螺丝……)
  2. 不要手痒碰到不需要碰的东西,可能会有很可怕的后果(我拉坏了一根弹簧……)

要避免螺丝不见、搞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拆下来之后锁回原来的孔位里,或用胶带固定。

  • 以下照片大多数都是组装时拍的,拆的时候没有拍几张,所以可能会出现照片不连续的情况
  • 当初拆的时候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出于好奇就动手拆了一大堆,实际维修的话应该是没有必要拆到这么细
  • 零件的名称可能不是很正确,有误的部分烦请指正

上盖部分

快门扳手

要注意,这是个「左手螺丝(Left-handed screw)」,我拆他就是用照片中那个尖尖的工具来转。相机里面有不少左手螺丝(尤其是那些会逆时针寻转的零件),拆之前最好看看维修手册。

速度转盘

速度转盘也是用一样的工具,不过因为他比较小,所以我搭配了一支断水的原子笔来转。维修手册上面是建议拆解时设定在 1/1000 ISO100。

胶片仓拨杆

因为没有特殊工具,所以遇到这种环我是用一字起来开,小心不要手滑,不然可能会挂到机身让他掉漆,还有这是一般的螺丝,不要转错方向把他锁死就好。

本人碎碎念:
拆卸工具,原博主年代久远,可以直接用井字扳手代替
有些 mx 的结构,速度转盘可以不用拆下来,这玩意不好组装,视情况而定

机内部分

计数器结构

把四只螺丝拆掉并移除上盖后,注意红框中的那根弹簧不要掉了,他很容易脱落的,而且很细一支,小到掉到地上没有声音,万一掉了计数器就会出现问题。

计数器弹簧

它长这样,建议是拿下来收好,不然就用一小段胶带把他固定在某个地方。外壳拆开之后建议拍照留存,这样可以看哪些东西要装哪儿。

胶片仓拨杆

红框中的海绵老化了,搓一搓会有碎屑,既然拆了就清一下。

固定螺丝

参考网页一跟维修手册,里面会建议你如果要继续拆,要先把电线解焊,记得要记录哪些电线接哪个点;或者是把所有固定电路的零件拆下来,这样就不用解焊了。

只是要很小心,我当初没解焊,结果不小心拉断了几个节点,最后还是乖乖拿出焊枪。

这总共有五个螺丝(见红框):

  • 最左边那个是固定测试光表的 LED
  • 比较靠近镜头的两个是固定五棱镜用的
  • 靠近观景窗的两个是固定观景窗用的
  • 蓝色框框的地方拆开时没有螺丝,是后来锁上去的

转盘螺丝

为了把这边的电路写下来,先把这个可变电阻拆掉,这边是设定 ISO 值用的。

转盘螺丝

再把先前提到的那些螺丝拆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前盖部分

拆前盖时要注意,电路中有两条黄色的电线是连到前盖上的(跟镜头沟通光圈大小用)

倒数计时器

图中红框中的是倒数计时器的连焊,装的时候注意一下方向

圈口下螺丝

再来把这几个螺丝拆了(还有右边几颗固定电线、电路板的螺丝),就是把电路跟相机分离(只剩电线连着这样)

五棱镜部分

先把电路放到一边,继续上面的部分

固定五棱镜结构

电路板跟取景器移开之后可以看到五棱镜(可以趁现在清理观景窗),红色框框的螺丝固定五棱镜,蓝色框框的固定取景器

移除后就可以把五棱镜拿下来

五棱镜1

五棱镜2

有时候不是取景器脏,而是五棱镜脏,那也可以趁机清一清

五棱镜3

绿框中的那五个洞就是搭配 LED 灯牌显示的位子

五棱镜LED指示牌

移除五棱镜之后,有个金属片,并没有固定在上面;取走之后就可以直接拿到对焦屏(小心刮伤,或者从前面拆也可以,MX 本来的设计就是可以更换对焦屏的)。

对焦屏

拿走對焦屏之後記得找個安全的地方放,它很容易被刮到。

对焦屏固定框螺丝

接着把这两颗螺丝拆掉

机底部分

移除底板后……

反光镜室固定螺丝

把照片的两个螺丝也拆掉,这样就可以把反光镜室整个拆下来了。

反光镜室1

反光镜室2

反光镜室底部

底部螺丝

这四颗螺丝固定电路用,要研究反光镜的话建议把他拆掉比较不碍事儿,稍微讲解一下运作机制:

运作机制1

当你波动片杆儿的时候,会有个零件去推动 A,当 A 遵循着箭头方向移动的时候,零件 B 也会遵循箭头方向移动,然后蓝色方框那边的缺口就会卡住零件 A (此时即可拍摄)。

來看一下側面:

反光镜室——側面

是长这样的,哪些零件会依箭头方向移动,后面会有照片可以对照。

机低快门部分

继续看底部:

快门——反光镜连动1

拨动过片杆的时候,会有根根子推动零件 A,而因为那个上面有片金属片的齿轮会旋转,也因此会又跟拨杆远离零件 B。

再来看看处于快门待状态时的机械构造

快门——反光镜连动2

按下快门,前一张中的齿轮会转回来,将一个拨杆拨动零件B,使得蓝框中的卡榫跳开,让零件 A 回到之前的状态,这动作会让反光镜降下来。齿轮动作如下图:

快门——反光镜连动3

快门——反光镜连动4

按下快门时,快门连杆(前盖部分第一张,有个 T 字型底下有弹簧的那个)会向下移动,
拨动照片中左上角那个近乎 L 型的零件,让它朝红色箭头方向移动
这会使照片中其他零件朝箭头方向移动,使反光镜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黄色箭头的那个零件:
反光镜成功上升时,它会拨动在相机上部的另一个零件,让快门帘可以动作
换言之,它是确保反光镜完全上升之后才启动快门帘动作

之后就会像这样(反光镜处于升起状态,此时若去拨前述的零件 B,则可让反光镜归位)

快门——反光镜连动5

画面正中间那个伸出一只脚抵住连动杆的那支弹簧控制的是反光镜的下降
所以说,底部零件跟快门的动作都要正确执行才会完成升反光镜->降反光镜的动作

我遇到的状况是当快门释放时,零件 B 无法正确的被拨杆推动,所以反光镜降不下来;要怎么知道是不是这样呢?

当你的相机出现这种状况时,拆掉底板,将那上面有金属片的齿轮往顺时钟方向转一点点(也就是释放快门时它会旋转的方向);看看会不会推动连杆,拨动零件 B,让反光镜降下来。

快门——反光镜连动6

快门——反光镜连动7

或是直接拨动连杆,如上图

我遇到的状况就是上述这样,解决方法是调整齿轮的位置,先将快门速度转到 1/125

快门——反光镜连动6

快门——反光镜连动7

这个零件就可以“浮起来”,这样就可以调整它的角度

快门——反光镜连动8

拨动连杆的齿轮,底下有个突起的金属,图中看到黑黑的那个就是

快门——反光镜连动8

秉持着研究的精神,把它拆了看看,快门速度要调到多少我忘了,也许是 1/125 吧 把红色框的螺丝拆掉,就可以把控制快门速度的组件拆掉

快门速度结构1

拆装时小心不要凹到那些零件,这可能会造成它作动不顺畅

快门速度结构2

这也是控制快门速度的零件,拆装的方式是从侧面转它的螺丝,以及它正上方有个固定环

快门速度结构3

这就是刚刚一直在提的那个齿轮,上面有个凸起,会推动照片中连杆突起来的部分 上片时,齿轮转动,连杆也就不会被继续推着,就可以让零件B正常的卡住零件A

装回去的时候要注意一下相对位置,确定位置之后再锁起来

快门速度结构4

如果弄错位置的话,可能会发生转到 B 快门却是 1/4 秒快门的情况

快门速度结构5

将齿轮装回去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相对位置,如维修手册所示:

快门速度结构6

当速度拨盘拨到慢速快门时,上面那个有个洞的金属片会往下抵住那颗齿轮的金属片,让它延迟旋转(使反光镜被放下来的时间延后)直到它们不再抵在一起。

如果没有调整到正确的相对位置的话,可能会发生上面那个金属片抵不到下面那片的状况,也就是说,慢速快门会失效。

结论:对反光镜上去下不来这个部分的维修,就是照上文所述的测试方法测测看是不是齿轮突起有没有正确的推动连杆,如果是,先将快门速度调整到 1/125,手动去拨那只连杆,让它处于拨动零件 B 的状态,再将齿轮提起,转到正确位置(突起刚好抵住连杆)再放回去,若有需要的话再调整齿轮上的金属片的螺丝,将金属片做角度的调整。

就在修理完这个部分之后,因为自己手痒拉坏了一支弹簧…就是图中这个…

意外1

造成它弹力有点减弱,反光镜上升的有点不干脆……高速快门时似乎还会稍微挡道曝光……

意外2

去了电子零件行买了支弹簧,拉力颇强,反光镜响亮的啪啦声让我有点害怕。 没想到当初装上去时,没有把弹簧两端用钳子夹一下,让它固定在位置上。于是就发生了全部装回去,结果弹簧松脱的惨剧…我也因此拆了好几次。 最后是换上另一支于弹簧店购买,弹力稍弱的弹簧,并将两端固定才搞定这问题。

解决 Tv indicator 不动

老实说这问题比较麻烦,而且 indicator 不动其实也不会有啥影响。 就只是没办法从观景窗里面看到现在的快门速度而已。而且要对这个部分做维修,需要拆到连反光镜室都拆掉,个人不大建议尝试。

步骤1

在速度拨盘旁有个螺丝,松开有個卡槽可以卡连动用的线。 他的原理是当快门速度从1/1000往下,那个卡槽会开始转,转一个速度就转一点点。 于是就会收线,让另一侧放线,带动Tv indicator。

实际上原厂好像是用钢线,一端有环可以锁再卡槽中,一端有一片金属可以固定在另一侧。 一开始我是用一般缝衣服用的线… 结果它除了会掉棉絮、容易断之外,还有就是它弹性不错…

意思就是会发生转了快门拨盘转了四五格之后,indicator才开始动的状况。

原理

线要走的路径是这样,钢线我也不知道去哪买(后来有拆滤网的钢丝来用,不过要修到好真的不容易…)

原理2

后挑了钓鱼线,够韧,也不会变形太多,而且不会掉棉絮。 画面左侧那边还比较好固定,右侧很麻烦(红框),没有螺丝可以锁,只有一个凹槽。 最后我是用打火机把它的尾端融化(融化时会变一小球)再用瞬间胶固定在那个零件上。 有个目的是让它不要突起来去抵到那个 Tv indicator。

结论: 很难搞= =

可变电阻1

装回去的时候,要注意电阻,对的设定才会让测光正常,像这个时调整 ISO 的可变电阻,从电阻 0 到大概 15K欧姆吧,忘了

可变电阻2

调整ISO用可变电阻的时候,其实它上面已经被做过了记号了(照片中红框的部分)那个金属片的洞上被点上了灰色。转到有记号那边就可以了,不放心的话可以拿电表测测,我记的好像是高电阻高ISO。

另外如果测光还是不准,可以调整绿框(粗调)跟蓝框(微调)中的电阻。测试的时候记得要把上盖遮住,上面进去的光也会影响结果。

我测试的方法是找另一台相机,对准光源均匀分布的亮面跟暗面测(ex白墙、地板),再将数值套用在这台上,调整到测光表亮绿灯。挑面的原因是因为这样就不用管他画面中测光的比例占多少。

组装

完工!

可以看到电线换了几条……

测试

测光表会亮,Tv indicator 也会动(虽然有点落后速度拨盘…)很好!

历时好几个工作天,终于搞定了。 很有趣,但是很花时间(不要乱拆基本上是可以很快搞定)。 不过测光准不准、会不会漏光这些还得实际拍出来才知道。

之后发现还有个问题,就是在使用高速快门时反光镜不会升起来,将上盖、前盖拆掉后发现好像也没啥问题,最后发现问题是在于上盖有点变形,会碰到第二帘的启动开关,导致第二帘会不正常击发,稍微把外壳矫正一下就搞定。

这台实际调校这么多次后拿来拍结果还颇令人满意。